2007/08/04

小小攝影師的異想世界~Born in Brothels


在聽Wallflowers的歌時想到曾經寫過這麼一篇觀影心得並投稿,受限於篇幅而被刪了一小段文字。好不容易找到原始檔,就全文附上啦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005奧斯卡最佳紀錄片。

印度,加爾各答,紅燈區的妓女們的孩子。


雖然是紀錄片,但這部片主要並非強調當地有多貧窮多落後,
重點是那些在妓院出生成長的孩子,他們的照片,和他們的希望。


孩子們的照片,靜靜地訴說一切。
有時候,無言的力量更甚於不切實際的悲憫。

他們敘述生活週遭事物,只是敘述,沒有太多抱怨與不滿。

在這樣的環境成長,他們早就清楚未來:一條沒有光明的路。

依然沒有怨言,他們完成大人交付的工作,努力地生活著。

這就是他們的生活,即使無奈又能如何?

在他們出生時就註定了沒有太多的選擇。



Avijit,那個人家說他胖會生氣的極有天賦的小男生,

他說他的人生沒有希望可言。
這是讓我最感到心酸的一句話。
我在黑暗中偷偷抹去無聲滑落的淚水。
一個頂多十歲大的孩子,被生活被環境像是壓得抬不起頭,甚至連希望都是奢侈。
我不禁汗顏,也許我們都該覺得慚愧。

每每,我們編織著遙遠的夢想,懷抱滿滿的希望。

常常卻因為一些挫折而氣餒沮喪,甚而就這麼放棄了。

這麼輕描淡寫地放棄,彷彿這些夢想希望未曾存在過。

你我又可曾想過,原來竟有人連希望都沒有?



孩子們開心地放風箏,在海邊難得享受踏浪踩水的樂趣;
看著孩子們開懷的笑臉,似乎是無憂無慮的。

童年不就是該如此?

再回過頭傾聽他們的一言一語,

十歲左右的孩子,說起話來卻像歷經滄桑的小老頭,實在很難稱作「童言童語」。

他們只不過是孩子,話語間的成熟態度卻世故地令人心疼。



我想著,他們還是有希望。

在貧窮與絕望的背後,其實他們的心裡都藏著希望。

有人目標從醫生、藝術家到攝影師;

有人拿著相機,覺得自己可以成為有用的人;

有人想要藉由照片展現他們的生活,表達人的行為。

某種程度上,相機,給了他們新的希望。

或者,希望原本就在,只是被現實所掩蓋?



我覺得感動,為了孩子們堅強地生活著,那麼認真地過日子;
為了Zana Briski替孩子們做的許多事。

她教孩子們拍照,幫助他們走向光明的未來。

她四處尋找願意接納這些來自紅燈區的孩子們的學校,為了辦齊文件而四處奔波。

後來更費心地替他們舉辦攝影展,讓他們的作品在世人面前展現生命的力量。

不為了名和利,是真正為了幫助他們走出宿命的陰影而努力著。



聽著Wallflowers的「Beautiful Side of Somewhere」,
我相信,這世上還有很多像Zana一樣默默奉獻的人;

我相信,在某些地方,依舊存在著美好的一面;

我相信,再怎麼黑暗的角落也能看到光明的希望。



(載於 2005.10.30 中國時報浮世繪)



沒有留言: